可见,要想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增长,财政和金融政策是失效的。
根本的治本的办法就是让市场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,把政府看得见的手尽量给它控制,关到笼子里边。因为我们在计划经济的时候,也是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二次分配,而不是在一次分配上。
只有通过做到这两点,才可能改变中国现在主要是依赖权力关系来配置收入机会,配置资源的这样一个现实,只有通过这种改革,可以从根本上治本。尽管是这样子,因为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非常好的,政府总的开支里面分配到民生有关的这些比如说社保、医疗、教育,大概占每年联邦政府开支的60%左右的这样一个百分比,所以从这些数据,不管是财政开支的结构,还是从基尼指数,还是从跨越收入阶层,流动的概率、流动的机会方面,这几个方面来讲,都比中国要好很多。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,陈志武认为,发改委的各种干预起了重要作用。所以要我看的话,从根本上还是要通过改变权力所控制的资源的广度和范围,首先要改变权力所控制的资源的范围和所控制资源的深度,第二就是对权力进行制约。这样一来的话,会从根本上让农民的机会收入,或者说机会成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
一次分配说起来太笼统了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以前在有一些文章和书里面也谈到了,实际上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,更多的是靠权力结构来形成的。从这一点来看,增值税非常符合最优税制的特点,故增值税自诞生以来一直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。
所得税是对个人或企业的所得直接扣税,可分为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,其税基主要是个人与企业的劳务所得、投资所得、经营所得和其他偶然所得。客观地说,1994年的税改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增值税,大大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重复征税。但如果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不一致,会产生各种逃税的机会,因此,从更彻底的逻辑来讲,个人所得税也只能有一个税率,并且这个税率必须与增值税相同。所得税,无论是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所得税,都是属于重复征税。
一个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。从消费的角度看,营业税与增值税在本质上没有区别,它们都是间接税,最终税负都是由购买并消费商品的人承担。
更为重要的是,这种新税制在中国不需要另起炉灶,通过改革现有税制就可以顺利达到。同时,投资者买卖股票、期货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,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税。重复征税几乎在全世界各国都存在,只是程度不同。购买基金和国债是普通人合理避税的好路径单一税制度具有低税率、宽税基的特点,简单而有效率,易于征管,人们避税动机不强,逃税空间也很小,完全满足税收中性的原则,能最大限度地消除重复征税,非常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。
由于基金获得的股息、红利及企业债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向基金派发时代扣缴20%的个人所得税,因此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时不再代扣缴个人所得税。在这种税制框架下的改革,怎么改都难以降低企业和民众的税负。2011年,政府的税收收入为8.97万亿元,同比增长22.6%,而我国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为9.2%,税收的增长速度超过GDP的两倍。因为这点,很多人主张以增值税为基础的单一税制度,具体说来就是:把增值税扩围到所有行业,并取代所有其他的间接税,同时把所得也纳入商品增值的范畴加以考虑。
来源: 《新周刊》 进入专题: 征税 。同时取消营业税、消费税、城镇土地增值税等各种繁杂的间接税。
因此,企业所得税必须取消,但个人所得税应该保留。应该说,两个税种中保留一个就行,但事实是我们同时在缴纳两种税。
所得是指纯收入,个人所得就是个人在销售自己的体力、智力、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等抽象事物时获得的增值部分,企业所得则是商品纯利润的总和。投资开放式基金能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。我国的税制除了税种繁多,税率高以外,严重的重复征税是一个重大弊病。从整个商品增值过程来看,所得税是属于重复征税,按理应该全部取消中国税制非常繁杂,重复征税严重,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也很不合理,对任何单一税种进行修订和调整,都无法解决税制的结构性缺陷。税收增长的失控,政府征税的权力不受制约固然是最重要的原因,但与我国繁杂的税制也有莫大的关系《中国企业报》:你在微博上多次对中国的高税负开炮,在你看来,中小微企业税负重的根源在哪里?周天勇:就是设计上的重,我们现在的财税政策恨不得把企业吃干榨净。
《中国企业报》:有专家说中小企业应该是银行的香骨头,你认可这种说法吗?周天勇:这个说法理论上没问题,问题是在实践中,大银行不愿意给中小微企业贷款,一是中小微企业没有抵押的东西,二是贷款成本比较高,实现不了其规模经济的初衷。来源:中国企业报本报记者 王敏 进入 周天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小微企业 。
这些因素导致税收部门向小微企业普遍增加税费,甚至在全国都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。不想出事不想放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,最终让改革举步维艰。
很多企业逃税也是迫不得已。越大的银行办越小的业务,成本上越是不合算,让大象打蚊子在经济学上起码是不合规律的。
你怎么看待这种结论?营改增会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吗?周天勇:营改增的设计初衷是好的,是为了降税的,但什么部门来执行是个关键问题。所以我个人认为,关键还在谁来计算上,这么算那么算,总是人去操作的,如果计算人的脑海里就是多收税的概念和思路,怎么减也是减不下来的。所以,还得是社区小银行、典当行起作用,只有让银行像米铺一样发展,中小企业的融资才有盼头。这样动真格的,才有可能进行减税。
你认为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跳出一控就死,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?周天勇:我认为,首先还是要确确实实减税。5月19日,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、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天勇(微博)的一条微博引发轩然大波。
小贷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,还得到大型银行那里去拆借,实际上是大型商业银行的二级批发而已。其中,8.8万户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实行了3%的增值税征收率,低于原先营业税5%的税率,税负降幅40%左右,成为本次营改增的最大受益者。
有的企业甚至说,还不如不改。一定要从财政政策的减税出手,扩大投资、扩大生产、扩大就业、增加收入,真正扩大消费内需,用这样良性的办法来跳出中国宏观经济一控就死,一放就乱和热的恶性循环。
否则,减税,就是财政税收部门口头上的形象工程,永远也不可能在实际中实施。我个人判断,在地方财政普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,结构性减税很难落到实处。减税、清费、发展社区小银行是关键步骤,这方面不动真格的,中小企业会越来越困难,会破产倒闭一大批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端的说法?周天勇:伴随今年房地产业的不景气,各地土地财政比较紧张,一些建设项目因此受影响以后,税收也会受影响,经济方面出口也不断下滑。
当然,这个数字有待考证。像上世纪,国有粮店垄断市场,什么都得凭票,时不时要吃陈旧粮,有时甚至没有吃的,国有粮店还亏损,后来放开了,也没发生什么事啊,粮食市场也没乱到什么地步,甚至更好了。
放开其实没什么可怕的,可以注册成立一两亿元规模的城乡社区小银行,严厉监管,比地下钱庄资金跑到国外,动辄10多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民间集资风险要小得多。所以说,不能让猫去设计不吃鱼的减税方案,应该是第三方,如国家发改委或者全国人大调研制定一个减税方案,财政和税务部门是执行机构,如果执行期间又多收了,是违法的,应当问责于财政和税收部门的负责人,甚至免职。
一热就紧缩信贷,缩小投资,搞得小微企业和制造业活不下去。我在调研中听企业反映,有65%的企业不但没有减少税收,反倒增加了税收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